期刊简介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674-7860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旬刊

创刊时间 2009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76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 杂志名称: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5
  • 国内刊号:1674-7860
  • 出版周期:旬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2012年第14期文章
  • 无毒红豆杉提取物的研究

    “去毒”后的紫杉醇疗效更好.郭颖、赫景秀对美国癌症死亡率调查报道中说:“传统化疗的问题是不能针对性的治疗.药物进入人体内后把癌细胞和好的细胞都杀死.这是什么原因?简单明了的回答就是化疗药物毒性太重.是毒副作用对患者人体造成二次伤害.”谢文纬医生说:“有毒抗癌一直为人类抗癌的总战略,然而延续将近半个世纪的有毒抗癌治疗,至今也不能摆脱癌症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传统的有毒抗癌治疗过程是令人生畏的,人们......

    作者:应品芳;应成杰 刊期: 2012- 14

  • 人参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进展

    人参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药物,具有“多服久服不伤身、轻身益气不老延年”的作用.其在中医药临床领域中具有悠久的历史,然传统研究进展十分缓慢,属于古代朴素研究阶段.由于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人参的研究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突破.本文针对人参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作者:郭秀丽;高淑莲 刊期: 2012- 14

  • 五味子多糖的抗肿瘤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目前许多的抗肿瘤新药开始从天然药物中寻找.中药五味子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研究发现其抗肿瘤有效部位主要为多糖,且其抗肿瘤机制已逐渐明确.......

    作者:陈雯;刘宝瑞 刊期: 2012- 14

  •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全球范围内感染率高的慢性感染细菌之一,且Hp感染与各种慢性胃炎、消化性渍疡、胃癌和MALT淋巴瘤的发病有关.目前西药抗Hp治疗临床疗效肯定,但还存在许多的临床问题,如细菌耐药,药物过敏反应,加重消化不良症状,对血液系统,肝肾功能的影响等.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在Hp根除、症状改善和控制溃疡复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王宁;汪龙德 刊期: 2012- 14

  • 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酒精性脂肪肝(AFLD)是指长期饮酒导致的脂肪肝,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因饮酒导致的肝脏损害逐年增加,酒精性脂肪肝已经成为目前临床上为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并且可演变为肝硬化及肝功能衰竭.目前西药治疗AFLD,以降脂为主,效果不甚满意.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金匮要略》中“心下坚,大如旋盘,……枳术汤主之.”所述的证候类似脂肪肝.故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病因,可归于“痰证”、“积聚”、“胁痛”、“肥气......

    作者:刘丰;赵喜颖 刊期: 2012- 14

  • 中医内服膏方之历史源流

    膏方始于山海经,起源于东汉末年,发展于两晋、隋唐,成熟于宋金元,至明清集内服膏方之大成.......

    作者:王嗣 刊期: 2012- 14

  • 浅谈中医妇人养生治未病之理论研究

    历代妇科专著蕴含着丰富的治未病思想,以此为研究主体,从时代背景、研究现状和研究思路三个方面浅谈对中医妇人养生治未病理论研究之个人见解,以新角度、新思路去传承和发扬前人优秀治未病思想,为治未病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作者:余锦秀;林俊和 刊期: 2012- 14

  • 血脂异常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血脂异常的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过逸少劳、情志不遂,病机主要与脾、肾、肝功能失调有关,脾失健运、肾气亏虚、肝失疏泄导致水谷运化失职,津液输布不及,痰浊内生,痹阻脉道而成血脂异常.阐明血脂异常的病因病机,对于临床证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季顺欣 刊期: 2012- 14

  • 火之识

    六淫中火邪不仅指气候的炎热亢盛,还应包括致病的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和现代生产中高温、辐射、噪音和化学物质微粒对人类的影响.脏腑机能衰退体内代谢失调,痰淤秽浊壅积化火生毒,且虚实同现,寒热并存,繁杂多变.内脏虚火的治疗应针对病源分别予以温阳益气,滋阴,并对痰瘀浊毒充分重视积极治疗给予出路.......

    作者:张文伟;曹雅丽 刊期: 2012- 14